top of page

基地模

IMG-3694.png
​如何操作

本次設計主要可分為三個階段來進行:

 

第一階段:從真實環境到平面創作

於指定的真實場域「開元振興公園」內,以拍照、錄影、速寫、文字記錄......等方式,記錄下在場域內所觀察到的事物與感受,形式不拘,並將這些紀錄轉化為個人平面創作 40X80cm一張。

彙整全組個人平面成兩張小組平面創作,最後決定出一張全組共同平面創作80X240cm一張,並合理分配成7塊,每人選一塊作為之後的創作基地。

 

第二階段:從平面創作到立體創作

就每人分配到的圖面,觀察圖面上的元素與細節並與全組討論共通性後,創作一塊自己的基地,需要堅固耐久又可搬運,且不易經碰觸就變形,又最後必須可以全組組合成一大塊。過程中需討論基地中「公共性」與個人「獨特性」中間的平衡以及所做的嘗試。

 

第三階段:從立體創作到空間介入

就前一階段的基地,在考慮原有「立體創作」的環境特質和語彙後,提出一種能穩固安放在基地上,並且能夠有態度地回應基地的「空間介入」。介入空間的投影面積須達原本基地的1/3,必須堅固耐用,且空間相連不間斷。最後就提出的定案,加入材料、組構方式......等想法,討論「細部設計」與「結構系統」。

​老師的話

本次設計對大一學生而言是個漫長且艱辛的旅程。在蛻變為設計人的過程中,除了需要具有 清楚的邏輯,也要有能動人的感性,最少不了的是面對自己所追求的事物,願意花時間付出的 意志力。我誠摯邀請觀者一同來欣賞這些同學的辛苦作品! 

老師個人簡介: 

成大建築兼任講師,諸羅設計塾發起人,畢業於挪威卑爾根建築學校。擅長深入事物本質整合 不同觀點,以敘事思維方式,從事建築、場景、空間設計,興趣觸角擴及影像、裝置、參與式藝 術等。

2022-6-6上午1.29的影像.jpg
工作區域 1.png
DSC_5975.JPG
IMG_2679.jpg
DSC_5966.JPG
DSC_5971.JPG
DSC_5965.JPG
IMG_1867.JPG
bottom of page